欢迎访问《中外公路》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盾构渣土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研究综述
    张军辉,李海,杨豪,王华磊,韩善鹏
    2022, 42(6):1-11.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2.06.001
    [摘要](4593) [HTML](0) [PDF 1.25 M](6564)
    摘要:
    针对盾构渣土产量巨大且无处妥善安置的问题,学者们对盾构渣土的资源化再利用技术展开了研究。该文以中国盾构渣土处理所面临的挑战为背景,形成了对盾构渣土分类、资源化再利用技术进展与典型应用的系统认识,介绍了国内外盾构渣土前处理方法,详细总结了盾构渣土应用场景和资源化再利用技术。接着分析了盾构渣土资源化再利用技术仍面临固化剂昂贵、污染严重、路基回填材料缺少污染物分析、再生砖强度低、市场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构建了“盾构渣土分类前处理—再利用可行性评价—资源化再利用场景—性能效益评估”渣土资源化再利用的标准化技术流程。着重阐述了渣土固化剂发展、污染物迁移等方面研究方向。最后,对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  公路路基湿度计算理论研究进展
    郑健龙,刘绍平,胡惠仁
    2023, 43(1):1-10.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3.01.001
    [摘要](5011) [HTML](0) [PDF 1.65 M](6390)
    摘要:
    路基湿度对其刚度、变形等性能影响显著,湿度场的理论计算方法作为评价其演变规律与机理的研究手段一直是道路工程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该文从路基湿度计算控制方程、非饱和路基土水力特性、湿度影响因素 3 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总结。发现目前在整个计算方法体系中对于应力?渗流?植被?大气等多场、多因素的耦合效应研究较少, 建议开展此类研究,以便准确评估路基湿度、支撑道路工程的长寿命设计与实践。
    3  中法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对比研究
    李雪连,崔之靖,王随原,YAWAVIBADJONA,张起森
    2022, 42(1):48-54.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2.01.010
    [摘要](5252) [HTML](0) [PDF 1.11 M](6389)
    摘要:
    基于中法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将两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设计理论及指标,设计参数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法国是将路基路面作为整体进行设计的,路面结构类型除比中国多了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外,其余路面结构类型相似。两国沥青路面设计理论相同,但法国路面设计指标比中国少了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和沥青面层低温开裂两个指标。两国设计均包括结构层组合与厚度拟定,设计参数和方案确定与验算,但设计参数取值或计算方法存在差异。两国均采用体积法进行混合料设计,但法国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设计联系更紧密。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沥青路面设计特别注重路面抗冻性检验,而中国只建议在季节性冻土地区考虑。研究成果不但有利于完善中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而且能为援非道路建设者快速了解法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提供帮助。
    4  不设超高圆曲线路段道路几何设计探讨
    胡昌亮,刘冉,王贵山
    2021, 41(5):1-5.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5.001
    [摘要](3992) [HTML](0) [PDF 1.15 M](6309)
    摘要:
    现行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JTG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不同标准路拱横坡的公路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进行了规定。在道路几何设计过程中,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大于对应规定值时,一般习惯不设置缓和曲线及超高。该文针对这一设计习惯对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某高速公路事故高发路段处治案例,提出在特定情况下,即使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也宜设置缓和曲线和超高的设计改进建议。
    5  英美规范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和比较
    王艳萍,刘强
    2021, 41(3):41-46.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3.009
    [摘要](3464) [HTML](0) [PDF 1.35 M](6009)
    摘要:
    目前对于英美规范在路面结构设计中的对比研究较少,但随着中国工程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竞争,这方面的分析研究对海外项目商务和技术决策很有意义。该文以文莱大摩拉岛大桥、道路与附属工程项目中的东西引路沥青路面设计为例,介绍了美国 AASHTO1993 和英国 DMRB规范路面设计方法,并基于英美规范进行了沥青路面结构分析和比较,可为海外项目商务和技术决策提供参考。
    6  中美欧规范浅基础抗冲切承载力对比研究
    任新建,彭翔
    2021, 41(4):32-35.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4.007
    [摘要](2639) [HTML](0) [PDF 1.17 M](5799)
    摘要:
    浅基础结构冲切的受力机理复杂,世界各国规范中基础冲切验算的临界边界、影响因素、计算方法等都有较大差异。针对浅基础抗冲切的设计要求,该文对比研究中美欧3种规范,并结合简化算例对3种规范的冲切承载力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果表明:各国均认为混凝土抗拉强度是基础抗冲切承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临界截面的位置和纵筋的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异。
    7  公路软岩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优化研究
    严琼,张化进,吴顺川,侯圣均
    2022, 42(1):1-6.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2.01.001
    [摘要](3642) [HTML](0) [PDF 2.80 M](5680)
    摘要:
    高速公路深挖路堑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方案,一直是公路路基工程普遍关注的问题。该文以红河州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项目 K10+900~K11+08 0.段左侧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 FLAC 3.D 有限差分软件,基于等比/非等比强度折减法,通过对比原边坡设计方案,获得了优化前后的边坡稳定性状态研究模型。结果表明:结合边坡施工工况,通过对比边坡设计方案优化前后安全系数,坡体最大位移和剪应变增量云图潜在滑面等边坡稳定性指标,并结合传统强度折减和非等比强度折减的分析方法,证明该边坡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取消所有锚杆(索)支护结构,既满足设计要求,又减少工程成本,极大地满足了该边坡设计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双重指标。
    8  城市节段预制拼装箱梁桥结构设计的技术特点与创新
    吴东升
    2021, 41(1):70-75.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1.015
    [摘要](3957) [HTML](0) [PDF 1.88 M](5562)
    摘要:
    介绍了城市桥梁采用分箱式主梁、整体大悬挑横梁墩梁固结的新型节段预制拼装箱梁结构形式。针对城市预制拼装桥梁的特点,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及施工方法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分箱室节段箱梁、半固结结构体系、基于施工效率的混合配束预应力体系、预应力转向锚固构造集成设计、横断面标准化、剪力键标准化、耐久性设计以及双幅同步架设施工等技术措施,深入研究多主梁空间受力性能,探索城市高架桥梁新型节段预制拼装箱梁结构设计的标准化,详细论述了设计所考虑的技术要点与创新。
    9  路用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工作性能
    张长林,张丹,张勇强,李彪,陈谦,王朝辉
    2022, 42(1):215-220.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2.01.040
    [摘要](3585) [HTML](0) [PDF 1.12 M](5277)
    摘要: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聚氨酯预聚体对水性环氧树脂相关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NCO-含量分别为2.0%,4.0%和5.0%的丙烷型端羟基聚醚型聚氨酯(TDI-PPG)对 E5 1.和 E-4 4.型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为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在道路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根据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强度形成时间,建议采用1 5.d强度和伸长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 ;NCO-含量越高,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越好 ;聚氨酯掺量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拔强度均会下降,建议聚氨酯掺量不超过20%。
    10  大跨径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设计与研究
    施智,罗吉智,彭蓉
    2021, 41(4):172-177.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4.035
    [摘要](346) [HTML](0) [PDF 1.21 M](5062)
    摘要: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波形钢腹板桥梁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以及该类桥梁的结构特点。再结合具体的大跨径波形钢腹板箱梁桥的设计实例,详细介绍其设计参数的取用,计算结果及分析,以及与传统混凝土箱梁桥的经济性比较等,以说明该桥型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11  被动倾斜桩应用研究与展望
    周德泉,王创业,周毅,赵亚党
    2023, 43(2):1-10.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3.02.001
    [摘要](1922) [HTML](0) [PDF 1.15 M](4930)
    摘要:
    特定倾斜方向的倾斜桩比竖直桩具有更好的水平承载性能,但其工作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相应设计标准没有形成,制约了倾斜桩水平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的应用和发挥。该文从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面,综合分析侧向卸载、侧向加载条件下被动倾斜桩及其组合体的桩土相互作用规律、水平移动与承载机制,并提出研究前景,以期推动被动倾斜桩及其组合体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应用,有望根治土体滑移。
    12  基于自动补水的连通管式桥梁挠度监测系统
    屈英豪,周建庭,张洪,蒋震
    2021, 41(3):71-74.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3.014
    [摘要](953) [HTML](0) [PDF 1.57 M](4084)
    摘要:
    连通管式桥梁挠度监测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因液位蒸发导致连通管内的液体逐渐减小,会引起系统失去功能或存在液位过低导致的测量误差。为了解决该类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补水装置的连通管式桥梁挠度监测系统。开发了以半导体制冷原理为基础的自动补水挠度监测装置,并进行了试验室自动补水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单个补水装置产水量为1.43mL/h,能够实现连通管式桥梁挠度监测系统的自动补水任务。通过在云南某桥进行应用示范,证明该种自动补水挠度监测系统工作良好,具有可实用性。
    13  中小跨混凝土梁桥和大跨径桥梁健康监测差异初探
    吴海军,陈泓玮,屈浩然
    2021, 41(4):157-162.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4.032
    [摘要](323) [HTML](0) [PDF 1.31 M](4005)
    摘要:
    随着健康监测系统在大跨径桥梁管养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一些中小跨混凝土梁桥也逐步安装健康监测系统来掌握桥梁的运营状态。现有健康监测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用于指导大跨径桥梁,与中小跨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该文建立了大量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小跨混凝土梁桥和典型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两者在恒活载比例、超重载荷影响、健康监测方法和监测参数4个方面的差异,得到以下结论:与大跨径桥梁相比,中小跨混凝土梁桥活载比例明显较大,可达到恒活载总和的50%左右;中小跨混凝土梁桥和大跨径连续体系桥梁的影响线长度及方向差异较大,中小跨混凝土梁桥需特别关注超重载荷的影响;中小跨混凝土梁桥活载及温度等变形较小,但应力响应量值显著,是健康监测的重点参数。
    14  基于MSCR试验的BRA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分析
    吴源锋,廖军,黄晚清,冯文凯,曹明明
    2021, 41(5):238-243.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5.051
    [摘要](188) [HTML](0) [PDF 1.26 M](3840)
    摘要:
    为了更好地评价 BRA 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对 BRA 掺量不同的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进行了常规震荡剪切试验(DSR)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对比分析 BRA 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并利用车辙试验验证 BRA 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结果表明:PG 高温性能分级难以准确区分不同种类沥青高温性能;BRA 的掺入能显著增强沥青的高温变形恢复能力及抗永久变形能力;在一定条件下,高 BRA 掺量改性沥青的抗永久变形能力与 SBS改性沥青相当;BRA 改性沥青的应力敏感性较 SBS改性沥青而言更不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Jnr0.1、Jnr3.2 可作为 BRA 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评价指标。
    15  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研究
    白浩晨,柳银芳
    2020, 40(1):262-267.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0.01.053
    [摘要](772) [HTML](0) [PDF 704.96 K](3641)
    摘要:
    为确定车辆在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满足安全行驶需求的运行速度过渡段最小长度,分别建立了满足超高过渡、变速行驶、3 s行程时间及横向加速度变化率适中等要求的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计算模型。采用UMRR链式开普勒雷达测速仪,实测不同主线设计速度下立交出口匝道分流鼻运行速度,结合SPSS软件分析,得到分流鼻运行速度。基于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计算模型和典型参数的分析论证,得到了满足不同需求下的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结果表明:匝道设计速度为30~40 km/h时,车辆变速行驶需求为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匝道设计速度为50~80 km/h时,超高过渡、3 s行程时间为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基于安全行驶需求,提出了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最小建议值及纵坡修正系数。
    16  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及加固施工技术
    苗祥达,陈泽盟,王豪,李文杰,梁斌
    2021, 41(4):1-5.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4.001
    [摘要](394) [HTML](0) [PDF 1.20 M](3637)
    摘要:
    以西藏羊大公路改建工程为依托,研究了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及加固施工技术。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Midas-GTSNX建立4种公路模型,分析了边坡在增设加固措施前后与冻融循环前后的内力变化和结构变形位移等力学指标变化规律,并因地制宜进行施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经历冻融循环后竖向应力及水平应力值均有效降低;对比分析证明:挡土墙可以有效降低竖向位移值和水平位移值;增设路肩墙后竖向沉降降低 50.79%,水平位移变化值更快趋于稳定且均降低至20mm 以下。将建模理论计算值与工程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正确性。
    17  低压实标准下黄泛区高液限黏土路基力学性能研究
    蒋红光,曹让,黄贝贝,侯伟,陈鲁川,姚占勇
    2021, 41(4):21-26.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4.005
    [摘要](220) [HTML](0) [PDF 1.29 M](3496)
    摘要:
    黄河下游冲淤积在山东形成了大量特殊的高液限黏土,由于沿线平原区路基填料极度匮乏,若弃之不用将造成极大损失。通过室内试验,获得了黄泛区高液限黏土的物理与力学特性,揭示了该类土的压实机理及不同含水率与压实度状态下的强度与模量变化规律, 发现含水率达到23%、压实度不低于90%时,土体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抗剪强度。室内模型试验表明:尽管路堤按照低标准进行压实,但其承载能力不低于300kPa;且路基以弹性变形为主,占总变形的80%左右,塑性变形处于较低水平,土体近似表现出不排气、不排水的封闭 “弹性变形体”特征。最后,基于现场碾压试验,提出了路堤区高液限黏土的碾压标准和碾压工艺,即当路堤区控制含水率不超过最优含水率 wopt +6%、压实度高于90%且上路床经过 6%生石灰处置后,路基弯沉和沉降可满足规范要求。
    18  改进邓肯-张模型及其在软岩填料中的应用
    刘江波,刘凯,田军,刘晓明
    2021, 41(4):6-10.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4.002
    [摘要](205) [HTML](0) [PDF 1.31 M](3493)
    摘要:
    邓肯-张模型具有参数意义明确且易于确定的优点,在土工构筑物数值分析中应用广泛。在高围压下,压实填土的(σ13)-ε1 关系曲线形式为双曲线,满足邓肯-张模型 (σ13)-ε1 关系为双曲线的假定基础,但随着围压降低,其关系曲线逐渐偏离至差异显著, 故需对原有的关系方程进行改进。研究发现:在双曲线方程中加入一个反映压实条件的参数,可以消除曲线与实测数据系统差异,结合不同最大粒径软岩填料制样过程和试验结果,提出对原邓肯-张模型的改进和新参数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得到改进的邓肯-张模型。 将改进模型应用到压实软岩填料的三轴试验数据分析中,结果证明改进模型显著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说明该模型适用于压实填料,有望用于压实填土构筑物的数值分析中。
    19  山区高速公路深厚古滑坡堆积体复活特征机制及防治对策研究
    王丰,刘天翔,雷航
    2021, 41(4):15-20.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4.004
    [摘要](225) [HTML](0) [PDF 1.76 M](3458)
    摘要:
    山区高速公路以路基方式穿越古滑坡后易导致其出现局部复活,甚至整体失稳。 G5京昆高速公路(绵广段)K1581+800~K1582+280段右侧为一巨型深厚古滑坡堆积体, 其前缘因边坡开挖导致古滑坡局部复活,形成新的滑移变形体。在充分查明古滑坡堆积体及前缘滑移变形体的地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复活特征及成因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以抗滑桩为主的防治对策,并根据古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确定抗滑桩最为合理的支挡位置,以最经济的处治措施对古滑坡进行了防治。处治工程完工后,古滑坡的变形得到有效抑制。
    20  柔梁密索体系矮塔斜拉桥敏感参数分析
    蔡小杨,王雷,谭卜豪
    2021, 41(4):210-214.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4.042
    [摘要](199) [HTML](0) [PDF 1.52 M](3440)
    摘要:
    在特定的建设条件下柔梁密索体系矮塔斜拉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工程实例较少,缺乏系统性研究。该文以榕江大桥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及有限元仿真计算,研究其构造特征及受力特点,并对斜拉索布置形式、塔高及主梁刚度等敏感参数进行系统分析。得到如下初步结论:柔梁密索矮塔斜拉桥受力特性与斜拉桥相似,可通过索力优化达到合理成桥状态;塔矮整体结构刚度低,主梁轴力及斜拉索索力相比斜拉桥要大;斜拉索布置形式对结构受力有明显影响,辐射形布置时主梁轴力最小,仅为竖琴形布置时的一半,扇形布置介于两者之间。塔高对结构受力影响显著,随着塔高降低,斜拉索使用效率降低,主梁轴力、斜拉索索力、 主梁活载弯矩及挠度、斜拉索活载应力幅均有显著的增加;主梁刚度对活载作用下结构内力也有显著影响,随着主梁刚度的提高,主梁活载弯矩增大、活载挠度减小,斜拉索活载应力幅显著较小。设计时宜充分利用有限塔高,采用可改善拉索倾角的辐射形布置,适当提高主梁刚度,以获得理想的整体结构刚度,调整索梁荷载比,从而使结构受力合理。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网站二维码
    期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