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通高速成立于2002年,原名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养护工程有限公司,2007年3月,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更名为湖南省高速百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1.1亿元,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为其第一大股东。主要经营范围为: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路桥建设:项目投资:工程材料的生产、销售:工程机械设备租赁、销售;公路检测及技术开发等。
摘要:2008年11月19日获悉,不久的将来,德国公路上的探测器将被小型计算机取代,司机可以和智能交通灯随时进行“对话”。
摘要:2008年11月26日,我国首座四塔单索斜拉桥山东济阳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大桥总投资4.2亿元,全长1165m,主桥最大跨度216m。大桥建成后,成为沟通京沪高速、青银高速等多条国家公路主干线的重要枢纽性工程。
摘要: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了解到,新疆首次实施公路项目代建制,并在国道G217线进行试点。 自治区根据相关法规及管理办法,首次在国道G217线布尔津至白碱滩公路二期改建项目实施代建制试点。
摘要:常(德)吉(首)高速公路2008年12月18日正式通车,长沙至古城凤凰只需4.5h,比原来的行车时间缩短一半。2008年12月11日,省交通厅、省旅游局等单位举行“万辆自驾车畅行常吉高速,喜游凤凰沅陵——通往春天的文化之路”新闻发布会表示,常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湖南13个市州中心城市与省会长沙全部实现高速公路对接。此外,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km,湖南全面建成4h经济圈,驶入高速时代。
摘要:2008年12月1日,一辆辆汽车缓缓通过黑龙江省同江市哈渔岛港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下列宁斯阔耶港之间的浮箱固冰通道,标志着今年重新搭设的中俄跨国浮桥正式通车,开通时间较去年提前了21d。此浮桥于2007年12月22日首次开通运营,结束了同江口岸对俄不能全年过货的历史,使每年过货期延长100多天,过货量增加近40万t,缓解了中俄经贸运输的“瓶颈”问题。在今年箱体铺设期间,佳木斯海事局同江海事处执法人员在对浮箱逐一进行安检的同时,做好跟进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为提前完成铺设作出了贡献。
摘要:日前,加拿大宙斯盾移动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驾驶助手”的新软件,可以阻止驾车者在开车时接听电话和接收短信。
摘要:由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二公司承建的温福铁路鳌江特大桥全长11.036km,横跨2县、4镇、22个村庄,为我国沿海客运专线第一长桥、温福铁路全线重点控制工期工程,经过近3年的建设,大桥日前合龙,2008年11月底全部完工。
摘要:湖南省铁路区域发展规划和湖南省3+5城市群(即由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8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城际轨道规划接受专家评审,湖南铁路和城市轨道建设正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按照评审规划,未来5年,湖南将启动投资近3000亿元建设23个铁路项目,特别引人注目的是3+5城市群的城际轨道建设规划首次公开亮相,首期建设的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有望2009年启动。
摘要:长沙理工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是长沙理工大学的下属机构,是交通部批准的全国首批甲级资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单位和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单位;是交通部指定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培训单位。
摘要:项目处于贵阳市外围,地形起伏较大,沿线存在滑坡、岩溶、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文章从该项目特点入手,对技术指标运用情况、总体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文章介绍了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公园式道路的设计,从自然、人文、社会的角度研究了公园式道路的设计理念,从线形和景观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公园式道路设计的内涵,研究成果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摘要:从深入分析我国公路绿化养护管理的现状出发,找出了目前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缺乏规范标准、缺少完善的公路绿化养护工程定额和公路绿化养护工程预算等编制办法、尚未建立公路绿化养护管理等级标准和考核办法等,探讨了如何完善公路绿化养护管理的对策,如进行体制改革,实行"路养、绿养分离"等,为加快推进我国公路绿化养护事业的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
摘要:我国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严重滞后于高速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文章在分析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评价内容,并对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摘要:高速公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脉之一,高速公路的建设方兴未艾.但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后期运营给周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影响高速公路周边水环境的各因素,综合多项水质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际算例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
摘要:通过回顾国内外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研究内容,即边坡冲刷机理研究、土壤侵蚀模型研究及边坡冲刷影响因子研究,明确了我国公路边坡土壤侵蚀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我国关于高速公路边坡土壤侵蚀的研究严重滞后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现有研究中针对高速公路边坡的研究相对较少,亟待加强.
摘要:为解决高速公路黄土地基因浸水引起的病害,通过陕西洛川典型黄土区原位浸水试验,研究了黄土地基积水入渗规律.结果表明给定深度处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分为3个阶段:稳定不变阶段、急剧增大阶段、重新趋于稳定阶段.入渗锋面渗透速率不受深度影响,约为渗透系数的5.3倍;第二阶段中水分入渗速率随着土体深度增加而减小.给定时刻含水率分布沿深度方向可分为3个区域:稳定区域、浸润区域、未浸润区域.浸润区域厚度随着入渗过程呈加速增加,而稳定区域厚度呈减速增加.
摘要:以具体工程为背景,通过载荷试验,对高压旋喷桩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和分析,选择某P-s曲线的低压力阶段进行3种拟合,预测高压力阶段的P-s曲线,并在另外4条P-s曲线中应用.结果表明:旋喷桩单桩承载力实测值比计算值偏大;旋喷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实测值比计算值偏小,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的取值对计算值有一定影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具有相当好的精度,能为确定旋喷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供参考.
摘要:以标准吸湿含水率为主控指标的新公路膨胀土判别分类标准尚处于试行阶段,仍需得到广泛的验证.为此,对我国6个典型膨胀土分布区的土样进行了系列物理化学性质试验,分析了标准吸湿含水率与蒙脱石含量、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量之间的相关性,应用新标准和其他代表性标准对各土样进行了分类,并将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表明,标准吸湿含水率与能正确表征膨胀土胀缩潜势的微观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新标准与以微观指标为主的标准对膨胀土分类的结果一致,由此验证了标准吸湿含水率作为膨胀土判别分类指标的合理性以及公路膨胀土判别分类新标准的准确性.
摘要:沿河填筑路堤或隔堤填筑路堤是高等级公路经常采用的改扩建方式,受渗流及原河堤沉降的影响,沿河填筑路堤内部的应力分布及变形复杂,容易发生多种形式的破坏.该文结合依托工程进行了现场勘察和室内试验,根据测试结果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隔堤填筑路基在原河堤沉降和渗流影响下的路堤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隔堤填筑路堤对原河堤的稳定性非常有利,但路堤本身受隔堤沉降和渗流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破坏:一是因河堤沉降路堤一侧隆起而另一侧沉降导致路堤内部拉裂破坏;二是渗流及软弱下卧层容易造成路堤边坡剪出失稳.数值模拟可以在工程实施前揭示沿河路堤的变形破坏模式和发展变化规律,可以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摘要:宕渣是建筑渣土和残余石渣废料的统称,被广泛应用于路基填筑中,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该文采用离散单元法模拟宕渣碾压过程,解释了宕渣碾压效果与碾压遍数和摊铺厚度的相关关系.宕渣碾压存在最佳摊铺厚度和最佳碾压遍数,最佳摊铺厚度一般为30 cm,最佳碾压遍数为5~6遍.
摘要:该文针对云南某公路工程滑坡的治理,考虑土压力分布等因素及不同工况条件,采用弹性支点法对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桩-锚索体系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大量试算,对桩-锚索体系的计算模型和算法进行探讨,对桩-锚索体系的内力变化规律做出分析总结,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摘要:该文结合江西省瑞(金)-赣(州)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的工程实际情况,采用现场承载板、PFWD和贝克曼梁对红砂岩路基回弹模量进行了对比试验,在对比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试验方法回弹模量之间不同模型的相互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回归公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相互之间所测得的红砂岩路基回弹模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因此,红砂岩路基回弹模量可以采用快速、轻便、操作简单的PFWD法进行现场检测.
摘要:挡土墙在地震期间遭到破坏是非常常见的,该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公路挡土墙抗震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基于位移的挡土墙抗震设计方法目前已在多个国家的抗震规范中体现.并通过实例对基于力和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于位移的挡土墙抗震设计方法比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更能体现地震期间挡土墙的抗震性能,应当更好地用于挡土墙的抗震设计中.
摘要:排水设计对于多雨山区高速公路路基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显著影响,因此,水害防治应当成为排水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设置完善、合理的排水系统才能确保路基、路面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本文结合重庆黔彭高速公路实际情况,介绍了多雨山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要点,可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摘要:在对不设桥头搭板的路桥过渡段路面进行简化后,建立了三自由度车辆垂向振动系统分析模型,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求解并计算了车辆上桥和下桥时的人车系统的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利用所建的车辆模型对经过路桥过渡段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评价;并详细分析了行进方向、车速、桥面沉降坡差、车辆载重等参数对差异沉降控制指标的影响.
摘要:通过分析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选择公路技术等级、公路使用年份和路面铺装情况作为预测路面平整度的自变量.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论证了因素选取和调查数据的有效性,然后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模糊化,选择适合的隶属函数,建立了多路输入和一路输出的模糊推理系统,并且得到了系统的输出曲面,从而论证了系统的合理性,为迅速方便掌握大范围路段平整度分布提供了计算方法.
摘要:在荷兰,修筑双层排水沥青路面是为了减少高速公路噪音.荷兰的改善噪声计划(IPG)中,实施将噪音降低到极端水平的政策,并寻找降低由车辆和轮胎产生噪音的方法.双层排水路面作为潜在的降低噪音的路面材料,是由一层薄的较细的排水沥青和其下一层厚的较粗糙的排水沥青底层组成,它将噪音减少到了6 dB.在施工上,双层排水沥青采用Hot-on-hot方法,以避免上层排水沥青路面的冷却.用CT扫描仪在双层排水沥青路面上扫描的结果显示,过渡区域决定了混合排水路面的渗透功能.文章还总结了比利时Bambois铺筑的一段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试验路的经验.
摘要: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水泥稳定基层在我国高等级路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水泥稳定类材料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在交通荷载和温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这种裂缝很容易扩展到沥青面层而形成反射裂缝.水泥稳定基层产生收缩裂缝是难以避免的,与间距大、数量少而宽的裂缝相比,问距小、数量多的细裂缝引起反射裂缝的可能性要小很多,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基层预裂缝技术.在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摊铺后养护1~3 d期间内,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使其产生网状细裂缝,其主要目标是避免宽或长的裂缝的形成,产生理想的裂缝模型.与宽裂缝相比,网状细裂缝产生的应力集中程度要小很多.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理想的裂缝模型,并对基层单宽裂缝和网状细裂缝模型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对比分析,模拟分析表明基层预裂缝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少反射裂缝的方法.
摘要:针对沥青路面离析造成的各种路面病害,采用室内和室外试验的方法,分析了试样的沥青含量、空隙率及累计通过率的变化值与路面离析等级的关系,建立沥青路面离析的预测模型,依据这3个参数划分了沥青路面的离析等级.通过采用施工中便于测量的温度和沥青含量参数,判断是否发生路面离析,为沥青路面的施工控制提供了依据.
摘要:该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预防性养护研究、实践现状,分析了国内预防性养护存在的问题.并对预防性养护的发展趋势--预防性养护与路面管理系统的整合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摘要:为了准确分析悬臂拼装斜拉桥施工中几何线形误差,避免线形调整的盲目性,以苏通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利用梁段无应力线形求解现阶段梁段理论线形,从而获得该阶段线形误差的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得到的误差可以与由实测线形获得线形误差的传统方法校核,为梁段线形的纠正或控制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这套方法是可行的.
摘要:研究了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桥在施工过程中温度变化对主梁位移变化、主塔位移变化、斜拉索索力变化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的强度进行了判别,数据显示理论与实测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模拟温度场的合理性.研究表明随着悬臂梁段的伸长,温度效应对主梁位移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大,而对斜拉索索力的影响变化不大,对现场施工控制中主梁安装标高的确定、索力测定时间选择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摘要:该文通过对苏通大桥钢箱梁桥上悬臂拼装和大块梁段接口装配前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可行的钢箱梁斜拉桥桥上环焊缝的焊接工艺,解决了底板焊接变形技术难题.同时,通过跟踪测量,摸索出桥上环焊缝顶、底板焊接收缩差值规律,为梁段架设时匹配夹角的补偿提供了准确依据.
摘要:苏通长江大桥在国内首次采用钢锚箱结构,由于首节钢锚箱位于225.9 m高空,通过精度分析,仅控制制造精度无法保证钢锚箱现场安装精度要求,通过在每次安装钢锚箱间设置调整垫片实现现场安装线形调整,经苏通长江大桥实践获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该文主要研讨了钢锚箱总体控制系统、误差分析与线形调整技术.
摘要:该文综合分析了环境、主要影响参数对苏通长江大桥300.4 m钢筋混凝土索塔施工精度的影响,采用"追踪棱镜"方法即时修正环境影响,实现了索塔全天候施工放样,确保了高精度完成索塔混凝土节段的几何控制.并研讨了钢筋混凝土全天候放样技术、索塔施工控制系统、误差分析与线形调整技术.
摘要:参数识别与施工调整是斜拉桥施工监控中的关键步骤.在各施工梁段中.根据状态变量实测值增量与理论值增量的差值,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响参数进行误差识别,据此可对未施工梁段相应参数进行误差预测和调整分析.方法简单、实用、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摘要:针对国内目前桥梁施工控制管理水平,在千米级斜拉桥几何控制法施工控制中,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并用Visual Foxpro语言编制了一个基于C/S模式的数据库管理程序.该程序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运行,应用了数据库的动态绑定技术、ADO技术等,文中阐述了系统结构、功能模块划分及其主要特点.
摘要:该文提出了基于反演理论的有模型识别方法作为桥梁内力状态及损伤识别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一座斜拉桥进行了内力状态识别.识别时根据恒载状态下各斜拉索锚点处主梁位移构造目标函数,以各斜拉索索力为约束条件和正则化条件,联合采用多步识别法和概率可靠度法对本桥的状态进行了内力状态识别,所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说明该方法对于斜拉桥进行内力状态识别是可行的.
摘要:2001年建成通车的位于荷兰鹿特丹港的Dintelhaven桥,为主跨185 m的三跨连续刚构桥.该桥首次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中,采用碳纤维材料(CFRP)为体外预应力筋.全桥使用了4根长度为75 m的CFRP体外预应力束.每根CFRP体外预应力束则由91根直径为5 mm的CFRP筋组成.该文根据相关资料重点介绍了设计及建造该桥时,与CFRP体外束有关的短期和长期荷载性能试验情况,以及CFRP体外束的锚具开发研究和设计构造细节的处理特色.
摘要:文章对重庆某体外预应力箱梁桥转向块利用拉压杆模型法进行配筋设计.根据体外预应力箱梁桥转向块的主应力矢量图和主应力云图确定转向块设计的B区和D区,然后运用"弹性应力法"和"拓扑优化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转向块D区设计的拉压杆模型.再由平衡条件算出拉杆和压杆内力,根据美国ACI-318-05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设计公式、规定进行转向块D区的配筋设计和压杆承载力检验.最后,给出了体外预应力箱梁桥转向块相应的配筋设计建议.
摘要:该文以宜昌长江铁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分别利用反应谱法、动态时程分析方法计算宜昌长江铁路大桥的地震响应,在分析中综合考虑了宜昌长江铁路大桥的场地土特性、地震烈度以及地震作用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对两种方法所得计算成果进行了比较,综合分析该桥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宜昌长江铁路大桥总体抗震性能较好,抗震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桥墩墩底以及梁拱墩结合部,主拱内力响应较小,但位移响应较大.
摘要:对比研究了4种车辆模型(移动弹簧质量车模型、四分之一车模型、二分之一车模型及整车模型)作用下T形刚构桥的冲击系数.结果表明:光滑桥面下,4种车辆模型作用下桥梁的冲击系数接近;考虑桥面不平顺影响下,移动弹簧质量车模型及四分之一车模型不适宜于研究离散桥面不平顺冲击系数,二分之一车模型及整车模型冲击系数接近;最后将实桥检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桥冲击系数基本满足<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简称04<桥规>)的要求.
摘要:基于陆慕大桥的桥梁结构复杂、桥面铺装厚度变化大、桥梁应力储备富裕值较低、常规的桥面纵坡设计难度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高次抛物线方程"的桥面纵坡设计模型,并进行了专项设计,较好地吻合了陆慕大桥的扩建实际情况.
摘要:该文以开口加劲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括桥面板和铺装的整体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荷载作用下铺装层的力学特性.分析表明,横向拉应力是开口加劲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设计的一个重要控制指标;开口加劲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问剪应力较大,在铺装结构设计时应注意选择具有较强抗剪强度的粘结材料;开口加劲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对车辆荷载的应力应变响应具有很强的局部效应.
摘要:以曹娥江大桥成桥静载试验为背景,采用桥梁专用的有限元程序MIDAS CIVL对主桥进行了空间分析,介绍了该桥的静荷载试验,并将荷载试验的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摘要:由于曲率的影响,曲线桥与直线桥受力机制有很大差异,相应的病害也有较大不同.该文列举了几种典型曲线梁桥病害,并根据病害产生原因,总结主梁和下部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以期对设计人员有一定参考作用.
摘要:该文就山区桥梁常常需要在山坡上设置墩台的情况,详细论述了如何对不利的地理、地质条件进行有效避让、如何选择与地理地质、水文条件相适应的基础形式,对山区桥梁经常遇到的地质地理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基础解决方案和设计注意事项.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快速发展,桥梁管理系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桥梁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该文通过对国内外桥梁管理系统各方面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桥梁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的合理性构建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可为实际软件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摘要:隧道洞口因边坡围岩稳定性差,是滑坡和塌方等地质灾害频发区,是隧道施工中的重点监控对象.文中对北晨亭隧道右洞进口山体滑坡及初支裂缝进行了综合治理研究,分析了该山体滑坡形成的机制以及洞内初期支护裂缝产生的原因,在综合考虑滑坡区的地质环境、工期及环境保护等因素的情况下,选择了以抗滑为主的滑坡治理方案,工程上采用了钢管抗滑桩挡墙护脚、注浆钢管锁坡、仰坡封水及洞内钻孔排水和洞内侧墙打孔注浆加固等综合治理措施,经过连续的量测监控表明,滑坡已处于稳定状态,隧道洞内裂缝未出现发展现象.
摘要:该文针对商漫高速公路N25标瓦房沟隧道左线偏压段进洞的实际情况,通过重新实测断面和地质围岩分析,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变更,确定了超前大管棚导向护壁、单侧壁分压导坑施工方法,同时在施工中合理安排工序,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加固措施,实现了安全进洞.
摘要:该文运用现场测试和有限元Ansys软件对大别山隧道二号斜井的单层衬砌结构形式进行了力学分析.研究表明:在同等程度荷载条件下,当支护结构的厚度也相同时,单层衬砌比复合式衬砌产生的内力要小;如产生的内力大致相等时,单层衬砌结构比复合衬砌结构的厚度可减薄1/4.
摘要:公路隧道防火救灾技术一直是隧道工程界所关注的焦点.该文针对目前国内公路隧道通风计算大多依靠手工计算的现状,编制了公路隧道网络通风解算程序.结合苍岭隧道通风设计资料,提出了苍岭隧道火灾工况的通风方案,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采用FLAC3D软件,从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出发,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某隧道洞口段进行了三维弹塑性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洞口是抗减震的薄弱环节,采用减震层的减震效果很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突水涌泥导致的坍塌治理是当前公路隧道建设中十分棘手的课题,治理措施既要考虑当前施工的稳定,更要考虑运营过程中复合式衬砌安全.龙潭特长公路隧道为在建的湖北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上的控制性工程,左洞长度为8 693 m,隧道土建施工分为两个合同段双头掘进.出口施工至距洞口2 042 m处发生突水涌泥,导致已初期支护地段发生坍塌和变形.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治理,施工顺利通过该段,为同类工程问题的处理积累了经验.
摘要:对于SMA混合料,准确地设计矿料级配非常必要.因为其路用性能,尤其是抗车辙能力,主要归功于混合料中粗集料所形成的石-石嵌挤结构.该文论述了一种基于贝雷法的SMA配合比设计过程,研究了16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包括6个矿料级配和3个沥青用量.通过对成型试件的体积参数进行分析,发现粗集料用量对VCA和VMA两个指标影响较大.当粗集料的设计密度为干捣实密度的95%~105%时,粗集料可以形成很好的石-石嵌挤结构.试验结果表明,SMA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同时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和蠕变试验的变形应变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摘要:该文阐述以断裂能密度作为沥青混合料开裂临界值,通过半圆形弯曲试验(SCB)测定断裂能密度.采用位移间断性边界元法模拟SCB试件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并预测了断裂能密度.
摘要:该文定义了一套完整的不同水平上的基于成像技术的粗集料形状指数,即扁平状和针片状比率、棱角性指数和表面构造指数,探讨了它们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力学行为的影响.对粗集料进行了图像分析,并制备了18个Superpave热拌沥青混合料试件(利用10个州公路局的现场拌和方法),在一定高温条件下测试它们的永久变形.通过对测得的永久变形数据与粗集料的形状指数相关分析,可知永久变形与表面构造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由于混合料中扁平状和针片状颗粒含量较低,扁平状和针片状比率对永久变形的影响不明显.而棱角性指数和表面构造指数对永久变形有较大的影响.提出了用颗粒几何干涉的概念来解释粗集料形状对沥青混合料稳定性和永久变形行为的影响机理.
摘要:为了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需对沥青路面进行损坏监测和公路交通智能化管理,该文以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为导电相材料,采用SMA-16非连续密级配,制备了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沥青混凝土.采用马歇尔试验法对掺混复合纤维前后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纤维分散均匀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和饱和度均有增大趋势;掺混导电纤维的沥青混凝土电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复合导电纤维沥青混合料电导率提高了5~6个数量级,渗流阈值为0.2%;综合分析拌和过程中纤维的分散性、力学性能和电性能,最终确定了复合导电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2%~0.4%.
摘要:论文综述介绍了PE改性沥青性能和方法的目前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储存稳定性是影响PE改性沥青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总结了人们为解决PE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问题所开展的研究和PE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不同研究成果.分析了用目前的沥青性能评价指标和试验方法用于PE改性沥青性能试验和评价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摘要:将未经煅烧或经过800℃煅烧后的磨细锶渣按胶凝材料总质量的30%掺入水泥中制备水泥胶砂试件,在水、潮湿空气和自然空气3种不同养护条件下进行养护,得到3、7、28、60、90 d的抗折、抗压强度值;用比强度指标分析煅烧前后磨细锶渣抗折、抗压活性变化情况,以及各养护条件下磨细锶渣抗压、抗折活性随龄期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煅烧对锶渣强度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大,工程应用元需对锶渣进行煅烧处理;同时还提出了适合于锶渣的最佳养护条件.
摘要:该文应用灰熵关联度法从沥青性质和级配两个方面分析了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43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学习训练,并用另外5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信,精度能满足要求,可用于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预测.
摘要:借鉴体积法思想和粒子干涉理论,以嵌锁骨架和密实填充为理念,通过粗集料的振动填充试验,分析了不同粒径集料之问的填充关系,确定了粗集料形成嵌锁密实结构的合理填充比例.研究得出,不同最大粒径的振动填充剩余空隙率均随填充比例的增大而减小,存在2~3个明显的波谷.随着混合料最大粒径的减小,剩余空隙率减小,且变化曲线的起伏变化幅度降低,更容易趋于稳定.粗集料逐级振动填充形成嵌锁密实结构的合理填充比例依次为40%、45%和35%.试验验证表明,利用合理填充比例,可以方便地计算确定嵌锁密实结构的粗集料组成比例.
摘要:硬质沥青通常指针入度低于25(0.1 mm)的道路沥青,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法国成功应用硬质道路沥青铺筑了大量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该文回顾了硬质沥青在法国的应用发展过程,介绍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法国的应用,分析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和现场路用性能情况.
摘要:通过对硬质沥青(AH-3试验,对比研究了30#硬质沥青的低温性能;并通过对4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低温弯曲试验和直接拉伸试验,分析了30#硬质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结果表明:硬质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河南省沥青路面的中下面层铺装.
摘要:该文参考不同的设计方法,选择OGFC-13混合料,采用肯塔堡飞散试验、谢伦堡析漏试验和车辙试验等,对影响OGFC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设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了各影响因素同沥青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了混合料动稳定度是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成功的关键的结论.
摘要:较好的水稳定性是OGFC(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混合料组成设计的技术关键.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消石灰取代矿粉后对OGFC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消石灰取代矿粉后对OGFC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消石灰的适宜掺量为矿料总质量的2.8%.
摘要:按照马歇尔设计方法和Superpave设计方法分别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选择和最佳沥青用量确定,并就两种设计方法的成型方式、所确定的沥青用量及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了对比,探讨了两种设计方法之问的差异及相关性.
摘要:采用3种级配方案,分别代表粗、中、细3种状况,根据室内试验确定最佳级配.对于最佳级配,分别在0.6~9.5 mm筛孔按中值偏差5%、6%、7%各取3个级配进行体积参数试验;在最佳级配不变的条件下,各自按0.5%的用油量变化,测定体积参数;研究级配波动和沥青用量变化对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影响.
摘要:针对安徽滁河特大桥C50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要求,测试分析了掺粉煤灰混凝土和引气荆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和耐久性.结果表明,掺15%~30%粉煤灰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塑性开裂和降低自收缩性能,当掺量达30%时则降低了抗干缩性能;掺粉煤灰会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快速渗透性能,但随掺量增加,混凝土抗水压渗透、抗冻和抗碳化性能有所降低.掺引气剂对混凝土变形性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却能较显著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摘要:介绍了导电水泥基材料的导电机理;比较了掺合材(硅灰、矿渣、煤渣)、石墨和钢纤维对水泥基材料的电阻和强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水泥基材料在不同养护龄期内电阻率的变化,并分析了水泥基材料在交流电源下的升温效果.结果表明:掺合材的加入使水泥砂浆的电阻率增加,掺硅灰的水泥基材的电阻增加最显著,49 d龄期的电阻为56.05×105Ω·m,为砂浆水泥基材的254%;水泥基材料的导电率,在龄期35 d后趋于稳定;综合电导率和强度两个因素分析研究表明,不锈钢纤维水泥基材料可作为水泥基发热体.
摘要:该文在分析泡沫沥青冷再生原理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沥青发泡试验确定沥青最佳发泡条件,使用重型击实试验确定该混合料的拌和用水量,同时采用马歇尔试件的强度指标确定其最佳泡沫沥青含量;并在室内对其路用性能进行验证,试验表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水稳定性能.
摘要:中国高速公路运营中表现出事故严重度大、恶性事故多的特点.这与高速公路设计时不能充分考虑后续运营需求有很大关系.所以针对运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不问断地、有针对性地改造现有的高速公路,满足运营需求,就成为提高现有高速公路安全记录的首要任务.在大量国内调研的基础上,该文指出了中国高速公路运营中体现出来的几种关键安全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作为高速公路安全改造的参考.
摘要:该文对英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的组成、结构、主要编制机构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照我国现行公路技术标准体系,分析了研究英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的特点,以期对我国公路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
摘要:城市交通满意度是居民通过对城市交通服务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比较,而得出其对交通服务是否达到其期望的程度,其结果可作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高城市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文基于社会和实验心理学的顾客满意度理论,结合城市交通的特征,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城市交通满意度测评模型,以成都市的实际调查为案例进行信度、效度和内外部模型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满意度调查及结果是比较可靠的,能够达到测评目的,其结论可用于指导实践.
摘要:在分析驾驶员出行心理特性的基础上,对指路信息的分级、路网节点的划分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以一级、二级节点指路系统为主,三级节点指路系统为辅"的指路系统,并且结合交通组织方案,强化了指路信息的系统性,使指路信息形成一个系统、连续的网络,充分发挥其静态诱导、分流的作用.
摘要:超限运输是中国现阶段公路交通系统中各种矛盾的显性表现,该文结合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现状、道路货运成本结构和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分析了导致超限运输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结果表明:导致超限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存在问题.提出治理超限运输的有效策略是治理运输市场及调整我国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