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5-8.
摘要:高速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一直是高速公路建设者们追求的目标.该文结合陕西省的自然条件,从设计、施工阶段提出了高速公路在满足安全性、耐久性的基础上,达到与自然环境和谐性的要点和措施.
2008(2):8.
摘要:近日,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结合本省实际,通过多项措施进一步做好灾后公路恢复工作。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提出,各级公路交通部门继续把保畅通作为首要任务,由应急状态转入灾后恢复工作,全面修复受损公路。各地要抓紧利用晴好天气,全面清理公路上的残冰积雪和边坡塌方,尽快修复受损交通工程设施,清除路面杂物,清理受损树木等影响交通安全的障碍物,确保公路畅通。
2008(2):9-11.
摘要:该文阐述了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的形成及其环境功能.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以耗散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分析了公路建设活动产生的效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公路路域生态系统建设模式.
2008(2):12-14.
摘要:介绍了目前公路工程测设过程中实用的几种横断面测量方法,通过对这几种方法具体操作的描述,分析了几种测量方法难以克服的问题:横断面的方向很难准确确定;由于横断面方向确定误差引起的横断面测量误差将较大.鉴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横断面方向确定准确、误差不会累积、精度较高、较易施测的横断面测量方法.
2008(2):14-16.
摘要:高速公路边坡景观具有双重作用,即路基边坡的护坡功能以及造景功能;主要作用表现在使高速公路的路基边坡免遭雨水的冲蚀而造成部分路基破损或塌陷,确保其功能的正常使用;同时又可以营造出"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该文主要分析了高速公路边坡景观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的问题和具体内容,并就与其相对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索.
2008(2):17-20.
摘要:为了提高路堑边坡的景观效果,为边坡景观设计提供依据,提出了路堑边坡景观敏感度的概念,并依据高宽比、边坡纵向长度、醒目程度,进行了敏感度分级.研究认为,环境优美路段的路堑边坡景观敏感度应低,而景观单调路段的边坡景观敏感度可以提高,还简单分析了边坡景观敏感度与边坡植被恢复的关系,给出了增加或减小景观敏感度的措施.
2008(2):21-24.
摘要:基于抗滑性能,阐述了沥青路面形貌检测方法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沥青路面形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沥青路面形貌检测设备的发展方向.
2008(2):24-27.
摘要:通过路面钻芯实测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不同质量的卵石材料对卵石混凝土路面的抗折强度离散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各种因素对抗折强度离散性的影响规律,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粗集料最大粒径和级配、水灰比、砂率对卵石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离散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率对卵石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的离散性影响不显著,而水灰比、卵石最大粒径和级配对卵石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的离散性影响十分显著.
2008(2):28-32.
摘要:随着轴载、轮压和重复荷载次数的增加,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日益严重,给路面使用者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车辙预估模型至关重要.该文讨论了沥青路面车辙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车辙深度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公式.运用该预估公式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车辙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和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该预估公式是有效的.最后对该预估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该预估公式可根据材料特性直接预估车辙深度.
2008(2):33-36.
摘要:针对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害的原因,提出采用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ATPB-25排除路面结构内部积水,修复和完善路面防排水措施,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探讨ATPB-25配合比设计及技术指标要求.
2008(2):37-39.
摘要: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工艺的重点工序进行剖析,尤其全缩缝设计有传力杆的水泥路面,提出了重点工序的控制方法,对水泥路面的重要质量指标,尤其是平整度指标的控制有积极意义.
2008(2):40-43.
摘要:再生旧沥青路面材料在道路基层中的应用是解决沥青混凝土道路大中修时产生的废弃路面材料的一个有效途径.利用水泥稳定旧沥青路面材料作为基层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良好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抗冲刷性.文中还提出了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工艺以及可参照的质量控制标准.
2008(2):44-46.
摘要:鉴于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良路用性能,从露石水泥混凝土的露石表面丰富的宏观构造特征人手,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及试验路段的摊铺,针对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露石表面离析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减少或者避免露石表面离析,应严格控制集料的最大粒径、优化颗粒级配以及规范露石施工操作.提出了露石表面离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方法,对确保和提高露石水泥混凝土的露石表面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008(2):47-49.
摘要:排水性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简称ATPB)具有排水能力强、施工速度快、便于机械化施工等优点,适宜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排水层.该文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了3种级配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均达到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2008(2):50-54.
摘要: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室内试验,提出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级配,评价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且,采用了大马歇尔法、旋转压实体积法、GTM法3种方法研究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2008(2):55-57.
摘要:通过对出现在施工期半刚性基层上裂缝的调查和分析,得出路床结构对裂缝频数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上路床结构形式.
2008(2):58-61.
摘要:在新疆公路三级自然区划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新疆自然环境条件下路基土的工程性质,并运用成熟的数学方法对新疆境内所收集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土组在不同三级自然区的E0推荐值,并对其取值作详细说明,可为新疆地区的公路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2008(2):62-65.
摘要:某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由于所处的不良地质环境和开挖、降雨等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安全监测对边坡的安全动态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以K32 565~K32 760标段的岩质高边坡为实例,对边坡上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描述岩质边坡时效变形的统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置信区间法拟定了变形监控指标,对施工开挖和降雨等外界因素对边坡变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岩质边坡的变形特点,并发现数据中的异常信息.
2008(2):66-68.
摘要:文章利用Matlab工具箱中的BP神经网络建立了路基工程投资估算模型,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文中建立的新的模型优于现有的估算模型,从而为公路路基工程造价估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2008(2):69-71.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了平原区高速公路路基填土高度设计过程,分析了与高路堤相比较低路基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设计合理低路基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2008(2):71-74.
摘要:该文结合秦岭山区国道G210、G108等几段沿河(溪)线公路水毁工程实例,归纳了现状沿河(溪)线公路典型路段经常出现的公路水毁病害类型,探讨了路基病害成因和不良地质现象形成机理,为路基病害防治设计和公路养护提供工程依据.
2008(2):75-79.
摘要: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预测模型中,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灰色系统分析模型中的病态问题会经常存在.该文对这3种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通过对沉降观测资料施加干扰噪声,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得出了3种模型中每一个参数与干扰噪声的数值关系表达式.指出在路基沉降分析和沉降预测中,用这3种模型进行建模分析时必须先检查信息矩阵A=XTX的病态程度,采取有效方法减轻矩阵的病态程度后方可使用这3种模型.
2008(2):79-82.
摘要:PC连续刚构桥箱梁的竖向预应力钢筋有效应力受到预应力筋施工定位误差的影响,将增加竖向预应力损失,从而加大腹板主拉应力超限的可能.研究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实测锚垫板倾斜角度,并结合解析法计算结果,讨论其对锚固损失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则利用有限元法计算预应力筋安装偏位对腹板应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施工时锚垫板倾斜的角度误差所产生的附加回缩量将加大竖向预应力筋锚固损失;②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来安装竖向预应力筋,减小偏位误差.
2008(2):83-88.
摘要:车辆荷载是公路桥梁基本可变荷载,在各种组合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在分析评述目前国内外关于车辆荷载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现有的车辆荷载统计资料,假定车辆匀速通过桥梁,视行驶在桥梁上的n个车辆为一个车队,以截尾概率分布控制两个连续到达问距的最值,进而采用卷积方法来确定,n个不同连续到达概率密度函数.该方法可以考虑公路桥梁上的交通状况,确定不同跨径桥梁上行驶的最大车辆荷载数目,为建立合理的车辆荷载效应模型奠定了基础.
2008(2):88.
摘要:德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了一项对公路桥梁进行整体浸渍的试验结果:使用瓦克憎水性专用硅烷进行深度浸渍,可以使钢筋混凝土桥梁在2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避免因潮湿和盐侵蚀造成破坏。这种新技术将大大节省高昂的桥梁养护费用。
2008(2):89-96.
摘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拱桥在我国应用广泛,取得了很高的技术成就.然而近期的发展相对缓慢.为促进我国混凝土拱桥的技术进步,该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以跨径不小于100 m的已建和待建的混凝土拱桥为分析对象,对其数量、跨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2008(2):96.
摘要:近日,江苏沿海高速公路阜宁连接线通榆河大桥开始箱梁吊装施工,目前已完成了一孔8片箱梁的吊装任务。通榆河大桥是江苏沿海高速阜宁连接线的控制性工程,桥梁主跨径为86.8m,全长596.8m,主桥为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引桥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自2007年初开工建设以来,大桥钻孔灌注桩、立柱等下部结构已经全部完工,上部结构已完成箱梁预制30片。
2008(2):97-101.
摘要:城市桥梁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日新月异,要建造出更为经济合理的桥梁,设计者需要了解结构的发展过程.该文结合各种现代城市桥梁结构形式、截面形式及使用材料的特点全面论述了这一演变历程,提出了今后城市桥梁结构发展的趋向.
2008(2):101-105.
摘要: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BEAM44、LINK8与SOLID65单元分别模拟主梁、墩身钢筋及混凝土,建立了高墩连续刚构桥较精确的稳定分析模型,计算得到了高墩最大悬臂施工状态及成桥状态的失稳模态及特征值;考虑几何与材料非线性,分析了高墩最大悬臂施工状态的非线性稳定,获得了高墩的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
2008(2):106-109.
摘要:通过对大跨径连续梁桥在各种温度场梯度模式作用下的温度应力计算,结合实 桥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及桥梁施工过程中关键截面的温度、应力、挠度的连续观测.结果显示局部的温度效应在施工中对关键截面应力和梁端挠度有较大影响,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2008(2):110-113.
摘要:有限元分析中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模拟较为复杂.该文以独塔单面板拉桥--广东番禺沙溪大桥为工程背景,用有限元模型处理考虑混凝土拉板和主梁出现的细微开裂,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LGOR建立精细的全桥组合有限单元模型,对板拉桥成桥后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中考虑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开裂、体系升降温、局部温差和4种活载加载模式对沙溪大桥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应用精细的组合有限元方法对既有桥梁开裂进行评价和预测是可行的.
2008(2):113-116.
摘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轻质、高强、耐久性好、耐腐蚀等性能优点,是用作大跨径缆索承重桥的理想材料.在吸收国内外对CFRP材料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CFRP索桁桥,从而一方面充分利用CFRP缆索耐腐蚀、高强的性能优点;另一方面利用索桁架结构刚度大的优点,克服大跨径桥梁柔度大、刚度小的缺点,并减少因CFRP质量轻对桥梁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跨径为2 000 m级的CFRP索桁桥进行了静动力性能分析,并与相同跨径的钢悬索桥和CFRP悬索桥进行比较,证实了CFRP索桁桥在静动力性能方面的优势,最后提出了主跨5 000 m超大跨CFRP索桁桥设计构想,并对其静动力性能进行了分析.
2008(2):117-120.
摘要:通过徐州市和平路铁路站场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节段足尺模型试验,介绍了该桥索塔锚固区模型试验的内容和方法,研究了塔身U形束的预应力施工工艺,给出了索塔的开裂荷载,并对照试验结果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2008(2):125-128.
摘要:基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环境和环氧沥青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设计了环氧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铺装方案,包括试验段选址、铺装结构和材料以及预埋件埋设等.通过在混凝土桥面进行试验段铺装,验证了环氧沥青混凝土的铺装结构设计、施工程序和方法的合理性,并就试验段铺装中出现的问题,对主桥铺装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完善.
2008(2):129-132.
摘要:针对目前在役桥梁混凝土桩基使用安全性暂无可靠的评价方法,以某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桥后桩基安全性评定为背景,通过疑问桩基与完好桩基的对比试验,对疑问桩基与完好桩基的桩顶变位、桩基支撑刚度、抗推刚度及墩柱动力特性等敏感力学参数进行了讨论,提出一种成桥状态下桩基安全性评价的实用技术.经实桥试验对比分析证明,文中所提结构简化模型可行,评定方法快捷、可靠,为进一步开展在役桥梁桩基安全性评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可供成桥状态下的桩基安全性检测评定借鉴.
2008(2):133-136.
摘要:为了保证惠州下角东江大桥施工中能够有效地施加索塔的预应力,必须进行索塔模型试验.文中根据该桥索塔足尺节段试验模型,进行了张拉阶段和锚固阶段等各种情况鲻下钢绞线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探讨了钢绞线在锚垫板喇叭口处的转角θ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给出了该桥预应力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阻的影响系数k值和预应力管道壁与钢绞线间摩擦系数μ值.结果表明,θ值导致的钢绞线预应力损失占总损失的10%左右;<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l0002.3-99)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对k值的规定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μ值的试验结果处于两种规范推荐值的下限.试验成果已应用于该桥索塔的预应力施工中.
2008(2):137-139.
摘要:某大桥东引桥梁体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支架基础为软弱粉砂土,承载力极低.通过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结合碎石盲沟排水、表层铺填宕渣硬化等方法进行支架基础处理,确保了箱梁施工支架结构体系的安全,全桥8联箱梁混凝土浇注顺利完成,可为在类似软土地基上进行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支架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2008(2):140-144.
摘要:文章结合实例,针对隧道台车模筑衬砌存在的问题,如环接缝错台、漏浆、冷缝、颜色不一致、矮边墙不顺直、错台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模筑混凝土衬砌台车施工设计方案,对模筑混凝土衬砌台车施工工艺流程、质量要求、工艺特点和适用性以及经济效益作了阐述,克服了以前施工中的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8(2):144-146.
摘要:该文简单介绍了净跨径120 m的上承式悬链线箱形钢筋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案和支架方案.针对施工过程中主拱圈出现的裂缝,通过对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理论计算结果,探析裂缝产生的原因.
2008(2):147-151.
摘要:该文对沉管隧道管段水管冷却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于水管附近的区域采用一种能够较为精确刻画水管附近温度时空变化的子结构有限元来模拟,而对远离水管的区域采用常规单元模拟.对求解域建立了有限元方程并转换为状态方程形式,然后采用精细积分法进行求解.分析研究了有、无水管冷却作用下侧墙温度场时空分布的差异和冷却水流量、冷却高度对侧墙温度场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证明,水管冷却对降低侧墙内外温差、最高温度和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作用显著,是一种重要的降温防裂措施.
2008(2):152-155.
摘要:Aspha-min 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的环保型材料.它通过掺加Aspha-min(合成沸石)外加剂可在相对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温度更低的情况下拌和、摊铺和碾压,并且具有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的路用性能.到目前为止,所有Aspha-min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路测试结果证明:该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工作性能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无异.该文介绍了试验路测试结果及室内外试验报告.
2008(2):156-158.
摘要:对出现渗出斑迹的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取样检验,应用红外光谱法检测分析了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渗出物成分,试验检测了桥面铺装取芯空隙率及马歇尔稳定度,并对铺装切块进行了车辙试验评价,分析了桥面铺装渗出斑迹的原因及过程,总结了提高桥面铺装性能的措施.
2008(2):158-161.
摘要:该文主要论述了再生集料的特性和再生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一些探索性研究.首先对再生集料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进行了试验和分析,通过试验发现再生集料特别是再生细集料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对再生集科的用法和用量,以及延时成型强度的下降情况进行了探索.最后验证了再生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耐久性能,发现掺再生集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发展良好,耐久性能十分优异.
2008(2):162-167.
摘要:采用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TSRST)、弯曲梁蠕变试验(BBR)和直接拉伸试验(DT)对聚合物沥青胶结料的低温流变特性与混合料的抗低温性能的线性相关性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具有相同基质沥青PG等级、不同化学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断裂温度,对11种沥青胶结料的L(临界开裂温度)、BBR蠕变劲度(S)开裂温度、蠕变速率m值开裂温度以及各胶结料老化龄期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表明:TSRST断裂温度与抗开裂的Tσ、BBR(S)开裂温度、m值开裂温度以及BBR极限温度的线性相关性都较差,但与Tσ的回归直线剔除ESI(乙烯-苯乙烯共聚物)数据点后,其相关系数由0.54增大到0.85.集料类型对TSRST断裂温度一般没什么影响,但在花岗岩中掺人熟石灰后可明显降低低温断裂温度.改性沥青胶结料经过2~24 h的短期老化(STOA)后其断裂温度与没有老化的PG等级为70-22的未改性沥青胶结料的断裂温度相近.
2008(2):168-171.
摘要: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粒料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其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该文运用摆锤冲击法和均匀弹性支撑落重弯折冲击法,首次对低掺量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粒料与未掺纤维的普通水泥稳定粒料的抗冲击动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及机理分析表明:与普通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相比,低掺量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抗冲击性能显著提高、韧性好,其应用于路面基层,将显著提高基层的抗裂、抗变形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2008(2):171.
摘要:由二航局承建的金塘大桥主通航孔桥两座主墩索塔近日顺利封顶。 金塘大桥主通航孔桥为主跨620m的五跨连续钢箱梁斜拉桥,高210m,采用钢锚梁加钢牛腿组合形式作为斜拉索锚固结构,为国际首创。自2007年3月进行塔柱施工以来,二航局项目部利用新工艺,将液压爬模系统进行改造,创造了平均一天1.29m的施工新纪录。
2008(2):172-176.
摘要:借助荧光显微镜、红外光谱等微观结构试验的分析方法,研究废胎胶粉在沥青中的改性机理.高温条件下,胶粉在沥青中吸收轻组分,并溶胀、脱硫和降解,同时胶粉中的活性物质进入沥青胶体体系中,达到改善沥青温度敏感性、老化性能的效果;常温及低温条件下,废胶粉改性沥青中未溶解的胶粉颗粒起到增强沥青的弹性性能和提高其抗裂性能的作用.了解废胎胶粉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为合理应用废胶粉改性沥青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2008(2):177-180.
摘要:该文研究了自密实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首先针对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着重探讨分析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参数选择,然后根据"最大堆积密实度原理",提出基于该原理的自密实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四层体系设计法.自密实混凝土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应用成果表明,四层体系设计方法具有理论基础,符合实际工程的需要,简便可行.
2008(2):180-185.
摘要:通过安徽省沿江高速公路隧道复合沥青路面施工实践,针对隧道阻燃AC-13C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隧道内、外阻燃与非阻燃表面层(AC-13C)的现场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最佳油石比条件下,生产配比、标准配比与拌和楼取样条件下的阻燃混合料空隙率、有效沥青饱和度较非阻燃混合料分别降低和提高0.6%和3.8%左右;加入阻燃剂的未冻融循环试件(50次)劈裂强度较未加入阻燃剂增加11%,车辙动稳定度较非阻燃可提高2.3~2.6倍,但经过冻融循环后试件劈裂强度比(TSR)衰减较快,降幅为17%,隧道内阻燃改性表面层抗滑性能指标的横向力系数与构造深度较主线非阻燃改性表面层明显偏小,甚至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阻燃沥青混合料对国际平整度指数影响较小,但对隧道内、外施工的连续性、时效性要求较高.研究结果证明了阻燃剂对抗车辙性能贡献率较大,但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难以满足项目要求.对提高阻燃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水平和类似阻燃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建议隧道表面层慎重添加阻燃剂,不宜采用阻燃AC-13级配类型.
2008(2):186-189.
摘要:为了研究掺土煤矸石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的适用性,对掺土比例分别为2:1、3:1和4:1的煤矸石进行动强度、动应变、阻尼比及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土后煤矸石的动弹模量较掺土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4:1掺土煤矸石最为显著.煤矸石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阻尼随动应变的增加而增加.
2008(2):190-192.
摘要:该文采用SGC旋转压实仪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对压实特性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便于指导混合料设计.
2008(2):193-197.
摘要:该文依托成渝(成都-重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改造工程,探讨了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的技术可行性.首先分析了成渝高速公路路面旧料性能,发现旧沥青性能劣化,而旧集料仍然满足要求;以此为基础,考察基于自行研制的再生剂的再生效果,发现掺入6%~8%再生剂时,再生沥青性能满足相应规范要求;然后,通过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制备出性能合格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最后指出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注意事项.工程实践表明:通过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再生沥青及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可达到普通沥青混合料质量要求,厂拌热再生技术能够应用于高等级路面.
2008(2):197-201.
摘要:随着交通渠化与超载车辆的增多,对沥青路面承重层中面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江苏省淮(安)-盐(城)高速公路某标段为例,探讨了SBS改性沥青Superpave20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并总结了其施工注意要点.实践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Superpave20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沥青路面中面层材料.
2008(2):202-206.
摘要:由于沪宁高速公路在江苏省路网中的交通地位举足轻重,故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工程要求在不中断原高速公路交通的前提条件下实施改扩建,因此改扩建的交通组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桥梁工程的改扩建设计,需考虑施工交通组织的桥梁类型主要有3种:主线拼宽桥、主线新建桥、被交道上跨桥,其中被交道上跨桥梁包括互通式立交桥和分离式立交桥.文中对这3种类型桥梁改扩建的施工交通组织设计进行介绍与总结.
2008(2):207-210.
摘要:喇叭形互通是沪宁高速公路上的典型互通形式,该文探讨了该类互通改扩建方案的影响因素、改扩建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以期为类似扩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8(2):211-215.
摘要:路面结构力学计算多采用双圆垂直均布静荷载作为结构的外力荷载,与当前重载交通车辆荷载对路面实际外力作用形式差异很大.论文分析了重载车辆荷载特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轮胎-路表复杂三向接触应力作用大小与分布数学模型,为准确分析路面结构力学响应打下了基础.
2008(2):216-219.
摘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简单实用是北欧公路的鲜明特点.通过对北欧公路交通的考察,得出北欧公路"简单处体现科学,自然中蕴涵和谐"的结论.该文介绍了北欧公路在总体设计、路基路面、桥涵交叉、隧道、交通安全设施、服务区、养护及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并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2008(2):219-222.
摘要:在综合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小交通量路面的选择原则、次高级沥青路面应用现状和设计方法,以及发展中国家乡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等,以供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参考.
2008(2):223-226.
摘要:互通立交设计中,路基连接段的横断面处理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制约关系,使得此部分设计成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难点.该文结合对CARD/1软件的二次开发和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提出了解决互通立交连接段落中横断面自动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2008(2):227-230.
摘要:结合西部某BOT建设工程项目实例,探讨了公路BOT模式的主要风险(法律政策风险、前期运作风险、完工风险、运营风险)识别,并根据风险识别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提出对风险的处理与对策.
2008(2):231-234.
摘要:高速公路的企业化经营面临着社会公益性和企业的逐利性之间的矛盾,日本高速公路的民营化改革有许多值得关注和借鉴的做法,该文在分析日本高速公路民营化的基本方案、法律框架和债务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日本高速公路在民营化改革后仍存在政府干预,而高速公路的公益性必须通过对高速公路公司社会责任的强化加以体现.
2008(2):235-239.
摘要:不利气象条件给公路交通畅通、运行安全、管养成本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该文提出了面向不利天气条件的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概念框架,在该概念框架的指导下,管理者可采取系统化的方法来应对公路气象灾害.概念框架包括运营管理目标、信息收集与影响评估、运营管理策略和效果评估四部分,并对四部分内容的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依据假设的雾情景给出了概念流程的应用过程.
2008(2):239.
摘要:世界第一斜拉桥——苏通大桥4月11日通过交工验收。交工验收委员会委员们一致认为,苏通大桥在建设管理、质量保证、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意苏通大桥通过交工验收。 苏通大桥全长32.4km,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沈阳至海口高速公路中跨越长江的通道,因其1088rn的主跨跨径而被称为“世界第一斜拉桥”。
2008(2):240-243.
摘要:该文介绍了白俄罗斯明斯克州公路建设局在国家养护资金拨付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和采用养护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养护管理方法,把采用节能及资源节约工艺生产的乳化沥青、改性沥青和冷再生工艺应用在地方公路的养护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到了明显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2008(2):F0004.
摘要:湖南华罡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1985年成立,于2001年12月更名为湖南华罡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拥有公路符韭(公路)甲级设计姿质、工程勘察储主工程、工程测量)甲级资质、工程咨询乙级资质(甲级资质正在申报),注册资金为人民币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