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外公路》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分析
作者:
作者简介:

罗俊,男,硕士,高级工程师.E-mail:506560227@qq.com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31]
  •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作为一种新型工程材料,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其抗剪机理尚未完全认识。该文根据 RPC 的力学特性,基于 Rankine破坏准则,推导了极限平衡法求解配筋 RPC梁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形式简洁,主要考虑了剪跨比、纵筋率和箍筋率等因素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通过试验梁数据对比,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有效性。该公式将加深人们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机理的认识,进一步推动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波.铁路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T形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金凌志,祁凯能,曹霞.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8).
    [3] 曹霞,唐婷,彭金成,等.纵筋率对高强钢筋RPC简支梁受剪性能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4] 张猛,金凌志.中等剪跨比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无腹筋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6(11).
    [5] 王强.HRB500级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
    [6] 李月霞,刘超,金凌志.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试验[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
    [7] 罗伯光,覃荷瑛,金凌志.基于桁架拱模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研究[J].建筑科学,2016(7).
    [8] 邓宗才,王海忠,刘少新,等.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6).
    [9] 王强,金凌志,蒋春松.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8(6).
    [10] 王强,金凌志,曹霞,等.基于塑性理论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
    [11] 黄正猛,方志,贾理.体外配置CFRP预应力筋RPC梁受弯性能非线性分析[J].中外公路,2020(4).
    [12] 刘彬,张建仁,王磊,等.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综述(下)[J].中外公路,2011(3).
    [13] Choi K,Park H,Wight J K.Unified Shear Strength Model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Part 1:Development[J].ACI Structural Journal,2007,104(2):142-152.
    [14] Tureyen A K,Frosch R J.Concrete Shear Strength:Another Perspective[J].ACI Structural Journal,2003,100(5):609-615.
    [15] 张克波,梁振刚,郭梁威.配斜筋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分析及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5(1).
    [16] 周磊,黄启舒.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薄板的抗剪加固效果研究[J].中外公路,2018(5).
    [17] Zararis P D,Papadakis G C. Diagonal Shear Failure and Size Effect in RC Beams without Web Reinforcement[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1,127(7):733-742.
    [18] Bazant Z P.Fracturing Truss Model:Size Effect in Shear Fail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1997,123(12):1 276-1 288.
    [19] 杨志慧.不同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拉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0] 鞠彦忠,王德弘,康孟新.不同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2).
    [21] 鞠彦忠,王德弘,李秋晨,等.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实验力学,2011(3).
    [22] 郝文秀,徐晓.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2012(1).
    [23] 刘红彬,鞠杨,孙华飞,等.硅灰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工业建筑,2015(4).
    [24] 何雁斌.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配制技术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5] 吴炎海,何雁斌,杨幼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力学性能[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
    [26] 李莉.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7] 原海燕.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受拉性能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8] 徐海宾,邓宗才.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
    [29] 邓宗才,周冬至,程舒锴.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12).
    [30] 郑辉.混凝土箱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31]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罗俊,陈鸣,秦明强.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分析[J].中外公路,2021,41(1):270-273.
Luo Jun, Chen Ming, Qin Mingqiang.[J].中外公路,2021,41(1):270-27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48
  • 下载次数: 35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2-10-12
文章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期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