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外公路》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最新录用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AC-13钢渣沥青混凝土压实特性及高压实摊铺研究
    王亚平 易龙 郑文章 顾朦 王举阳
    录用日期: 2025-04-28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为解决钢渣沥青混凝土难以压实、空隙率较大等问题,本研究借助旋转压实仪从级配、压实温度和压实能数等方面对钢渣沥青混凝土压实特性进行分析。通过试验段正交试验分析摊铺速度、熨平板振动频率和夯锤振捣频率对摊铺压实度的影响,优化钢渣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施工参数。研究表明,采用中值偏细级配可以加快压实速率,2.36mm筛孔通过率建议控制在37%~50%,减少压实消耗能量。适当提高压实温度,可以提高压实速度和压实度,压实温度以165℃为宜。在摊铺过程中,熨平板振动频率和摊铺速度对摊铺压实度影响最大,钢渣沥青混凝土的最佳摊铺施工组合参数为振捣频率12Hz、振动频率35Hz 和摊铺速度2m/min。
    公路工程不锈钢芯板构件直压抗剪试验研究
    颜东煌 余杰 许红胜 潘权 张超 吴佳东
    录用日期: 2025-05-12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探讨公路工程不锈钢芯板侧向剪切破坏失效机制,解决其在实际工程需求中缺乏试验数据支持等问题,本研究开展了两组不同规格的2×3芯板夹层结构试件直压抗剪试验,构建了有限元数值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芯板剪切试验曲线呈现出典型三阶段演化特征,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塑性破坏阶段;结构失效模式表现为管端扳边区域转角处和管端受压区域优先发生局部屈曲,随后芯管间隙处的面板出现局部失稳弯曲;不锈钢芯板剪切性能随着面板厚度增加显著提升,8 mm厚度的芯板剪切强度、极值剪切强度以及剪切弹性模量分别较6 mm厚度的芯板提升了39.4%、15.7%和32.7%。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有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参数选取和建模方案的准确性。不锈钢芯板侧向剪切承载力受面板厚度、芯管壁厚、外径等的相对关系影响较大,其剪切极限承载力随面板厚度、芯管壁厚、外径的增加显著提高,随芯管高度、间距的增大缓慢降低。
    法国标准混凝土截面受弯和粘贴钢板加固计算
    吴姿
    录用日期: 2025-04-28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非洲法语国家广泛使用的法国通用技术条款中,混凝土结构正截面受弯验算只给出了计算原则而未列出计算公式,结构的加固计算则没有涉及。基于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法国标准规定,推导混凝土结构正截面受弯计算公式;结合加固设计假定,进一步推导截面粘贴钢板加固计算公式;最后给出塞内加尔VDN项目计算实例,可供海外工程参考。
    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赵健 刘政 陈泓颖 陈智超 张礼庚
    录用日期: 2025-04-28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提高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精度,针对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多、数据积累年限少、传统灰色模型预测精度低的实际问题,该文采用熵值赋权处理后的灰色模型预测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并用粒子群算法和马尔可夫模型对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形成改进灰色模型。结合湖南省近年农村公路水泥路面路面使用性能的检测数据,在分析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以基层类型、面层厚度、排水设施类型将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分为6类,用改进灰色模型对农村公路6类道路路面使用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灰色预测模型,经过马尔可夫模型和粒子群算法改进后的模型显著降低了A—F类道路预测值与原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和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减小幅度为50.17%,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减小值为0.73,提高了预测精度。说明改进灰色模型模型能准确的预测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结果能反映A—F类道路在预测年份内路面使用性能变化情况。
    基于非线性分析的顶推计算方法的应用研究
    莫山峰 黄才良 覃晖
    录用日期: 2025-04-28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顶推法施工广泛应用于各类桥梁建设中,针对目前顶推计算及顶推梁体拼装施工控制传统方法等的不足,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分析的顶推计算方法,可真实地模拟梁体的运行状态,即顶推支墩不动、梁体前移。计算结果可直接给出梁体所有节段的拼装线形及指定工况的梁体真实线形。主梁的预制线形即无应力线形无需与滑道线形一致,两者不一致时,无需人工干预,主梁将自动适应滑道线形。并针对背景工程进行全过程有限元建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此顶推计算方法进行有限元建模,其计算结果可以直接给出梁体精确的理论拼装线形;顶推支墩支反力状态与主梁应力状态相关联,各支墩顶面标高调整仅影响当前墩及相邻墩的支反力;滑道线形可初步拟定为桥梁设计线形,根据支墩支反力及梁体应力变化曲线优化滑道线形即可满足顶推控制需求。
    废旧玻璃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破碎行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李艺铭 李欣泽 程培峰 陈修乐 郭爽
    录用日期: 2025-04-28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破碎的废旧玻璃替代沥青混合料中的天然集料具有较大的经济潜力和环保优势,但相较天然集料,低强度的玻璃集料易在荷载作用下出现破碎问题,因此需探究玻璃集料在荷载作用下的破碎行为及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旋转压实试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混合料的破碎行为进行分析,并以混合料集料破碎指数为指标对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随着压实次数和玻璃集料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集料破碎指数增大,玻璃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破碎现象越发明显,且以玻璃集料发生破碎为主。通过对玻璃沥青混合料试件截面空隙信息的提取发现混合料的空隙数量空隙面积随压实次数和玻璃集料掺量的增加而减少。在一定范围内,玻璃集料的破碎行为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能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对抗滑性能无明显影响;随着玻璃沥青混合料集料破碎指数的增大,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减弱,当破碎指数大于4.45%时,其抗高温变形能力不符合规范要求;当破碎指数小于3.25%时,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耐久性均有提升,而破碎指数大于3.25%时,则会对混合料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议玻璃沥青混合料中玻璃掺量不超过20%,旋转压实次数不超过150次。
    信控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涂圣文 郭文宇 雷梅梅
    录用日期: 2025-04-28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揭示影响信号控制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以专业的交叉口机动车油耗排放分析软件系统SIDRA INTERSECTION为研究工具,从交通流特性、信号周期和信号配时方案等方面探究了交叉口区域机动车二氧化碳(C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等尾气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道路交叉口处机动车的车均尾气排放量随着交通量的上升而升高,并且交叉口交通总量越大,车均尾气排放量增量越大。另一方面,随着信号周期的增加,各种尾气排放量均先急剧下降,达到最低值后又呈缓慢上升趋势。同时,交通总量越大,尾气排放量出现最低值时的信号周期越大。而四种尾气中,NOx排放量对周期变化的敏感性要低于其他三种尾气。研究还表明,当入口道交通流量超过800 veh/h后,路口单边轮放策略下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排放水平明显高于相同条件下左转保护型策略的两种放行方式。最后,交叉口交通流量的大小显著影响左转车辆占比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联性,随着交叉口交通总量的增加,左转比例对尾气排放的效应更为突出。
    玻璃砂喷射混凝土性能研究
    高庆水 马凯凯 国灵芝 刘洪田 黄世梅 韩松 胡朋
    录用日期: 2025-04-25
    [摘要](1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研究玻璃砂对喷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玻璃砂替代天然砂制备了喷射混凝土。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干燥收缩试验和氯离子侵蚀试验,分析了不同掺量的玻璃砂对喷射混凝土强度、收缩性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50%的玻璃砂替代率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最小,相较于对照组其28 d抗压强度仅降低了2.19%;② 玻璃砂可以改善喷射混凝土的干缩性能,随着玻璃砂的替代率从10%增加到50%,喷射混凝土的28 d干燥收缩率减小了27.7%;③ 当玻璃砂的替代率为50%时,喷射混凝土侵蚀120 d 的抗压强度损失率降低了17.65%。本研究为玻璃砂在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为废旧玻璃的资源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融合道路附着约束的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
    张志国 王普 张兴龙 汪䶮
    录用日期: 2025-04-25
    [摘要](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智能车辆路径跟踪的容错控制领域,现有的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常假定车辆模型参数固定,忽视了车辆载荷变化及外部环境干扰等因素导致的模型参数动态变化对路径跟踪精度的影响。且在转向系统故障时,MPC 计算的前轮转角指令无法直接执行,需转换为横摆力矩控制,而现有滑模横摆力矩控制方法虽鲁棒性强,但抖振问题影响系统稳定性与执行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融合基于模型参数在线更新的 MPC 与自适应滑模控制的路径跟踪容错控制方案。通过在线更新 MPC 模型参数,提升对车辆动态特性的适应能力,利用自适应滑模控制降低抖振影响,并结合路面附着约束优化驱动力矩分配实现路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跟踪精度优于传统MPC算法,可以实现更精准、稳定的路径跟踪控制,为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考虑涵侧填土作用的分离式基础涵洞地基承载力计算
    彭小明 胡琼 李欢 傅辅林 刘新奇
    录用日期: 2025-04-25
    [摘要](2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探究分离式基础涵洞侧面填土高度对其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并确定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采用假定滑动面法推导了考虑涵洞侧面填土作用时的地基极限承载力解析解,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地基土和涵侧填土高度下分离式基础涵洞的地基沉降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考虑涵洞侧面填土作用可增大分离式基础涵洞的地基承载力,且地基极限承载力与涵侧填土高度线性正相关;以工后沉降量不超过20cm作为控制项,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4.3.4条公式对分离式基础涵洞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涵侧填土高度修正是可行的。
    网站二维码
    期刊公众号